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优势在山,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厚植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贵州正奋力前行。
奋进路上,离不开辛勤工作的林业科技工作者。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团队拍摄的黑颈鹤。 省林科院 供图
(相关资料图)
绿色共生:厚植生态优势之根
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方圆775平方公里的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是濒危物种黔金丝猴的栖息地。
2023年以来,梵净山下的印江自治县、松桃自治县和江口县,补栽补育供黔金丝猴栖息和食用的植物,连接不同林业单元,形成一条长达46公里的“生态廊道带”,为黔金丝猴等野生动物新增约295平方公里生存空间。
这是贵州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的新探索。
为了摸清黔金丝猴的种群现状,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并实施有效拯救保护工程,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贵州省林科院)联合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各高校组成科考队,采用“天+空+地+人”的综合调查方法,对黔金丝猴野外资源现状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并掌握了大量的种群生态学资料。
目前记录到的黔金丝猴取食食物大概有150余种,包括水青冈、武当玉兰、山矾、灯台树、中华槭等。
下一步,在国家林草局和贵州省林业局的支持下,贵州省林科院将与保护区管理局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包括人工繁育技术、建立野外监测体系、疾病学、食性特征、肠道微生物、同域动物种间竞争关系及生态廊道建设恢复和拓展其栖息地等,以期为梵净山国家公园建设和实施黔金丝猴拯救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此外,在贵州草海湿地生态系统、贵州荔波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贵州雷公山森林生态系统、贵州黎平石漠化生态系统4个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运营上,贵州省林科院作为技术依托和运行单位,也将充分履行好自身的主体责任,积极同各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各生态站基础研究作用,围绕国家、区域重大生态问题,进行联网长期定位观测与集成研究,提高数据产品服务能力,定期发布陆地生态系统观测数据及评估报告,服务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离蕊金花茶的花朵。
产研共融 筑牢富民林业之基
离蕊金花茶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同样也是兼具观赏和药食两用的珍稀濒危植物,截至2023年,野外仅调查到四十余株野生植株。
1995年,贵州省林科院在册亨县采集到离蕊金花茶的野生样本,1997年由中山大学的张宏达等分类学家将其定名,并认定为唯一分布于贵州、濒临灭绝的物种。
“这种金花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香气,滋味回甘。”离蕊金花茶的独有性,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让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邓伦秀看到了发展前景。
近年来,在倡导产研结合的背景之下,邓伦秀领衔省林科院“花卉研发团队”展开研究,在离蕊金花茶的苗种扩繁、高接换冠、林下仿野生栽培等技术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今的贵州省林科院内,离蕊金花茶母树园和1000平方米的采穗圃中,每年可孕育出更多新的茶树。邓伦秀研究员介绍,离蕊金花茶的技术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将重点在离蕊金花茶的原生地册亨县进行推广应用,有望发展成当地的一项特色产业,省林科院每年可为市场供应2至3万株离蕊金花茶苗木。
近年来,贵州省林科院锚定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目标,打造油茶核桃国家良种基地、黎平杉木育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石斛种质资源库、珍稀树种树木园、兰花种质资源繁育中心、竹类植物园等研究平台,助力林业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
夹壳核桃榨油实用新技术、铁皮石斛附树近野生生态栽培关键技术、油茶基碎料板及其制备方法……建院60余年,24项国家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国家和省级地方标准被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贵州省林科院在生态底色的绿色之上,晕染上更多的科技成色和共富金色。贵州林业的富民之路,越走越远。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石斛科研团队,现场演示铁皮石斛制种。 省林科院 供图
团队共兴 激活绿色贵州之魂
2022年末至今年初,省林科院园林植物研究所和林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兴义市鲁布格镇通过三次调查,发现了红树科(Rhizophoraceae)竹节树属(Carallia Roxburgh)的大叶竹节树(Carallia garciniaefolia F. C. How & C. N. Ho),属于贵州植物的新纪录科,为近年来贵州植物研究的重要发现。
2022年12月2日,省林科院科研人员在兴义市野外科学考察的过程中首次采集到该植物标本,标本采集人杨成华、陈菊艳、徐超然,初步判断为红树科竹节树属的一种。2023年2月24日和3月22日,科研人员又进行2次考察,采集到了花的标本,标本采集人杨成华、杨焱冰、黄郎,结合其他特征最终鉴定为大叶竹节树。
新纪录物种的发现,离不开省林科院科研团队的长期野外动植物调查工作。风餐露宿,艰难跋涉,林业科研工作者长期坚守在野调一线,将调查成果运用于我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的制定及物种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工作中去。
省林科院油茶研发团队亦是硕果累累,选育了黔玉1号、黔油1号等24个本地油茶良种,研究提出的油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种质创新、贵州油茶优良品种选育、油茶优质苗木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油茶籽油产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贵州山地油茶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等多项油茶科技成果入选中国林业科技成果库,其中,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贵州高原油茶特色物种高效栽培技术等成果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推广林业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是林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团队建设则为绿色贵州注入发展活力。
据介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现有在职职工190人,高级职称59人,博士研究生19人,省管专家2人,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享受省政府津贴,获批5个省级创新人才团队。
近年来,围绕我省林业产研需求和工作实际,贵州省林科院组建效益监测、用材林培育、油茶研发、核桃研发、自然保护区建设、花卉研发、兰科植物研究、林下经济创新研究、林业碳汇研究、森林保护研究、花椒研发、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竹产业研发等13个团队,开展专项科研攻关、实地生产指导、技术成果转化与专业咨询服务等。
贵州省林科院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快把林业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春英
编辑 唐怒娇
二审 游正兰
三审 黄锐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